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

校園裡的「蝴蝶效應」(五):第一組!

【閱讀之前】

月考完後的第一個禮拜,我在三天的午休時間展開校園裡的「蝴蝶效應」計劃,分別約了三組學生。與三組學生互動的過程像洗三溫暖般,第一組讓我看到希望與行動力、第二組讓我感受到無言的結局、第三組的J則直接給我重重一擊,雖不致於一槍斃命,但說實話,如果不是想鬆動這個班級狀態及讓A可以穩定下來的心念非常堅定,很容易在聽到學生很直白地宣告「我們班都很討厭你,沒有人會想幫你的忙」之後就想打退堂鼓。不過,我還是覺得很冏。

依照我和導師玲討論的原訂計劃,第一個禮拜是我分別邀請三組學生幫忙,爭取學生們的合作及溝通協助目標;第二個禮拜,我會在午休時間同樣時段分別再度邀請三組學生來,瞭解各組執行的情況、困難及討論需要調整的地方;接下來就視情況再做調整。和三組談完後,除了第一組,我沒有把握有機會可以讓第二、三組學生一起幫忙,讓善的蝴蝶效應可以發揮效果,扭轉局勢。當下我似乎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第一組,第二個禮拜的計劃要繼續嗎?還是要做調整?和三組學生談完後我一直思考著要怎麼進行接下來的計劃,當然,也不忘和導師玲持續討論她所觀察到班級學生的反應。

很意外地,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曙光!




第一個禮拜的星期五某節下課,第一組的學生們來找我。他們的問題第一時間我很難回答,他們問:「老師,你第二、三組學生是怎麼選的啦?

……,雖然第一組我可以打包票地說「你們真的是我們千挑萬選選出來的人選」,但我總不能跟學生說,第二組就是比較沉默、第三組是講話比較大聲的一群吧?!總之,大家都是我想爭取合作的對象就對了。於是,我沒有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,用比較開放性的問句問他們:「怎麼了嗎?

「第二組的H在問,為什麼他是分在第二組?他可不可以加入第一組啊?

什麼?!H要加入第一組?

H就是第二組默默起身離開輔導室時,回頭看了我一眼的學生,那時我並不瞭解他看我的眼神代表了什麼?在聽到第一組學生們提出這個問題後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,孩子們對於自己被分到第幾組,心中或許也有些許的揣測,「為什麼我是分到這一組、不是那一組?老師是怎麼看我的?」而這似乎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定位有不同的詮釋。讓我更深的體會是-「沉默,不代表冷默」,如果加入第一組可以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進行有意義的事,那麼,為什麼我不加入第一組呢?! 現在看來,H看我的眼神真是意味深長啊!

這樣的轉折讓我非常驚喜,我很高興地跟孩子們說:「當然可以,非常歡迎他加入第一組!

第一組的孩子們很可愛,他們帶著雀躍的心情繼續問:「老師,如果有其他人也想加入第一組,可以嗎?其他人好像也想加入第一組耶!

第一組!我怎麼沒想到?當初只想到要分組勸說並邀請他們加入,但最終目的不就是要大家一起來推動善的循環嗎?如果有更多人可以加入第一組,那真是太好了!我當下決定計劃立即更動,也讓之後的執行有了很不一樣的發展,我跟孩子們說:「當然沒問題!如果可以有愈來愈多人都加入第一組,我們就全部都是第一組,我們一起來討論第一組如何進行後續的分工。你們的想法太棒了,那就麻煩你們跟同學們說,如果他們願意,請他們都加入第一組,下個禮拜一的午休跟你們一起過來輔導室集合,請你們先跟導師說有那些人,你們導師也很支持我們的行動,再把他們都帶過來,太謝謝你們了!

興奮的心情感染著,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第一組孩子們對於「第一組」的認同感及使命感,他們的努力讓其他同學們願意加入他們,這是同儕之間莫大的肯定,我也非常讚賞他們的想法及努力。

就在他們很開心的要離開前,我很誠心地跟他們說:「如果可以,你們幫我再邀請一次B,說我真的很想邀請他一起來進行這個計劃,請他一起加入第一組,好嗎?B是跟我在課堂上有過兩次非常嚴重的言語衝突的學生,但我相信他的影響力一定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,有他的加入是如虎添翼!

「老師沒問題啦,下星期一我們把他一起帶過來。」

第一組的孩子在說這句話的同時,看著我的眼神及笑意帶著滿滿的信心及對我的鼓勵,彷彿告訴著我「安啦!安啦!」說也奇怪,被學生鼓勵的感覺,真的很好!

我衷心地期盼BH能出現,還有,更多的第一組成員出現。

第一組!好樣的!

(未完,待續)


* 照片來源:  psyman  拍攝


【後續發展】校園裡的「蝴蝶效應」(六):出現的是……

沒有留言 :

網摘、引用、連結,不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