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

2016校園裡的「蝴蝶效應」:霸凌的一開始……

五月中旬跟學生們分享麗茲(Lizzie Velasquez)TED的演講「你如何定義你自己?」小短片,除了想讓學生們用自己也喜歡的角度定義自己之外,也希望學生們不用將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觀點照單全收,能透過影片得到啟發及力量,看見自己美好良善的一面。延續之前團體互動、自我認識單元、麗茲曾被霸凌的議題,我開始一系列與霸凌相關的課程,沒想到也因此發現及處理很多班級的霸凌狀況,學期結束前,我每天到學校忙到不可開交,後續發展也很有多很有意思的地方……



上課前,我會先瞭解學生們對霸凌」的先備知識,瞭解班級學生在小學時有多少人上過霸凌課程、他們對霸凌型式的認識、各班現有的人際互動狀況,再決定要在各班講述那些與霸凌有關的內容。

校園霸凌按照欺凌手段、方式的不同,大致可區分為關係霸凌、言語霸凌、肢體霸凌、性霸凌、反擊型霸凌、網路霸凌六大類。依照霸凌對象的不同,可分為霸凌者、被霸凌者、旁觀者三類。但從很多的學生所描述的人際互動現況,我發現很多的霸凌行為,一開始並不是霸凌,也有必要讓學生們理解我不想和某人交朋友」與我會刻意排擠某人」的差別。

通常,我會邀請班上其中一位抗壓性強、人際關係不錯的學生讓我進行示範,我指著該位學生、對全班說:我不喜歡他……(學生們此時會很開心地發出笑聲),所以,我想跟他保持距離,請問,我這樣做是霸凌嗎?

網摘、引用、連結,不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