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

找死很正常-《找死專賣店》

image

前幾天整理家裡,發現家中有一把忘了是何時沒收的彈簧刀,因操作不熟悉差點彈出來插入自己的手掌,看著其他幾把鋒利的小刀,仔細想想,因為工作的關係,常有機會接觸人內心深處的灰暗面,我身邊想死的人還真不少。情緒失控要從五樓跳下的身影、皮帶勒住脖子所留下的勒痕及臉部黑暈、拿小刀割腕後密密麻麻的刀疤、對未來不再有一絲期待的絕望神情……,幾次因緊急狀況一同坐上救護車、出入醫院急診室,當身邊有人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當下,總讓我感到生命何其脆弱,往往僅是一念之間,就有截然不同的結局。

閱讀《找死專賣店》之前,碰巧附近有人跳樓往生,看著事故現場留下的黃色帶子,心中有著極其複雜的感受,我想,選擇離開或留下,都需要極大的勇氣,沒有人可以輕易地對別人所做的選擇做任何的評論,但我想思考的是,當我面臨難關的時候,我要的選擇是什麼?

「雖是自殺小店,故事卻充滿生機。」

死亡對我來說一直是個嚴肅的話題,我很難用輕鬆的角度看待。事故發生幾天後,看到《找死專賣店》的書籍介紹,這句話引起我極大的興趣。如果有機會讓一些思考負面的人,看見除了自殺之外,還有值得生存下去的理由,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,我很需要一些黑色幽默的刺激,也讓我很期待這本書。

當「找死」變成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,事情會變得怎麼樣呢?

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,「找死專賣店」由屠氏夫婦經營,以幫助顧客達成「死」命為最高服務宗旨,販賣各式各樣最適合顧客的死法及商品。他們最引以為傲的,是患有嚴重厭食症的大兒子文森,渾身散發死神隨時會找上門的氣息,他設計出許多非常完美、極具創意的死法,說真的,還真讓我眼睛為之一亮。二女兒瑪蓮總覺得自己醜到極點、一無是處,每天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。最令屠氏夫婦頭痛的,是每天笑容滿面、正向樂觀的小兒子亞倫,因為亞倫的種種作為,讓「找死專賣店」的招牌就要不保,究竟「找死專賣店」的命運會如何?

明明講的是很嚴肅的話題,但因為故事中的人物非常認真地找死,他們的思考邏輯與我們習以為常的想法截然不同,營造出來的反差呈現出一種微妙的氛圍,再加上作者尚‧德雷黑色幽默的筆觸,看他們如何認真地找死就變得很有趣,閱讀過程也感到很愉快。但詭譎的是,這樣的想法讓我頗感訝異,在一片愁雲慘霧中,所有的人都悲慘度日,小兒子亞倫沒來由地過度樂觀及積極正向的行為,在故事中反而變成是最不正常的人。

尚‧德雷安排小兒子亞倫的角色,無論故事如何發展,都跟其他人採取了最不一樣的作為。故事結局乍看之下頗不合情理,但是相較於平順、想當然爾的結尾,除了創作構思上造成另一個反差效果之外,這樣的安排其實就像投了一顆震撼彈,反而更能引發思考──為什麼他要這樣做?

亞倫的「不正常」,是相對於大多數人的集體的行為模式,因為跟大家不一樣,所以他「不正常」。但是,當所有人都「不正常」了,他還算是「不正常」嗎?他最後的決定,不正是他的家人一開始所堅信的「正常」?

在日常生活中,也有許多我們難以理解的人,我們覺得他們怪怪的,和我們不一樣,但是否就代表他們「不正常」,而應該接受沒來由的批判呢?正常的標準,該由誰來訂?或許,是我們自以為自己正常,但在一些人眼中,我們才是最不正常的。

尚‧德雷在故事中並沒有對各個角色的心境轉換做太多的描述,因此,一些角色的行為轉變就顯得有點牽強。但是,亞倫的角色讓我聯想到,即使外表看起來再怎麼平靜,內心所面臨的衝擊亦很難被外人洞悉。在艱難的環境中愈是顯現樂觀,必須與艱難抗衡所花的力氣就會愈大,當我們在說一個人「他好堅強」、「他好樂觀」的同時,我們也忽略了在看不見的地方可能垮掉的時刻。適度的釋放與發洩,又有何不可。

除了最後的結局之外,其實這是一本輕鬆詼諧,很有趣的書,被我這麼嚴肅的討論,我自己都覺得不正常,這都該怪尚‧德雷的結局安排,卻又不得不說這樣的安排是種巧思。雖然與我原本的預期不同,也沒有解除我的疑惑,但《找死專賣店》從另一個角度詮釋「找死」這件事,卻能在煩悶苦惱的時刻,提供了極具創意的情緒出口。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家商店存在,那天我真的想找死的時候,看著他們認真拼命地提供我各種貼心的找死服務及創意商品,我肯定會笑著走出來吧!

那麼,《找死專賣店》就真有存在的必要。

閱讀資訊:

  • 作者:尚.德雷
  • 原文作者:Jean Teule
  • 譯者:梁若瑜
  • 出版社:皇冠
  • 出版日期:2009年08月03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573325659
  •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

    喜餅爭吵之聳聳肩

    一放假就接連著參加了三個研習(共九天),雖然是自己喜歡的活動,但該送出去的成績也一直往後延,終於在期限前熬夜兩晚把成績交出去。繳完之後大大地鬆了一口氣,總算,我的假期開始了。

    但是,我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,在這麼擠壓的過程中,有了深切的反省。

    我其實是一個很容易把生活填得太滿的人,往往不自覺地接了太多的工作,也因為如此,做事情時常常在最後一刻才把要繳的東西做出來,若有突然插進來的事件,就很容易讓我吃不消,覺得壓力變得很大。加上前一陣子工作上因意見未充分溝通所導致的衝突,讓我重新思考我的時間安排及定位,突然覺得,讓自己再輕鬆一點、再有彈性一些,不需要總是把工作排得那麼滿,不要總是在底線前才有完成的動力,似乎也是一件重要的事。

    IMG_8093

    覺得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後,感覺上似乎輕鬆了不少。

    暑假開始後,這兩天把一直懸在心上的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第二部拿出來閱讀,雖然看得很慢,但可以慢慢地體會箇中哲理也覺得很棒。故事中提到政府打著全民利益優先的口號,懲罰有能力及從事生產的人,強力的干預及政策的錯誤導致無法挽回的災難,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及心理變化,看到一個國家由興盛繁榮到衰敗頹圮,心裡其實很有感觸。再加上男女主角的三角戀情曝光,整個劇情安排既緊湊又張力十足,閱讀過程實在很難聳聳肩啊!

    不過,昨天晚上看到精彩之處,家裡電鈴響了,小毛看著不動如山的我,自己就去開門看是誰。過了一會兒,小毛上樓來。

    「誰啊?」雖然眼睛盯著書,還是要義務性地問一下。

   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

    很想一口氣看完之後聳聳肩-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

    4a3efbfb3de6f

    暢銷書何其多,但我好奇的是,為什麼一本1957年出版的書籍,會得到那麼多的獎項,並被評選為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,影響力僅次於《聖經》?小說中一段長達六十多頁演講,實際朗讀需三個半小時,什麼樣的演講可以佔這麼大的篇幅而不會讓讀者感到不耐煩?

    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,連書名都很奇怪的一本書,長達1500頁分為三部,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被這本書的厚度給嚇到,這是本讓我一拿起來就放不下去,可以一頭栽進去的書。

    「約翰‧高爾特是誰?」

    故事以這句話開始,而這句不知緣由的問句,不時地在故事中穿插著,也愈發地引起揣測,到底約翰‧高爾特是誰?

    故事女主角達格妮是塔格特鐵路公司的副總裁,從小天資聰穎,對未來有非常明確的目標,卻不靠家境優勢,從基層工作做起以瞭解父親的鐵路公司。在公司經營遭遇極大困難之際,達格妮的哥哥詹姆斯雖然是公司總裁,卻對公司毫無建樹,所作所為甚至不斷地扯達格妮後腿。在無法取得鋼鐵修補鐵路的情況下,達格妮決定採用里爾登鋼鐵公司研發出最新的合金,不僅可以承載更大的重量,更可以降低製造成本。但是達格妮與里爾登合作的過程遭到阻撓,備受既得利益者種種抵制。

    故事精彩之處就在困難不斷地撲面而來,但達格妮與里爾登亦無所畏懼,一再地克服難關。最妙的是,「約翰‧高爾特」這個隱含著恐懼、令人不安、毫無用處的人名,後來被身處絕境的達格妮拿來為自己的鐵路公司命名。達格妮的人物性格藉由「約翰‧高爾特」這個人名愈發突顯,特別是她告知詹姆斯不惜重現家族殺人傳說的對話,看得真是非常痛快。

    在約翰‧高爾特鐵路通車時,童年友伴兼工作夥伴的艾迪對達格妮的支持與尊重,達格妮站在首發車中向外望見許多員工自發性地捍衛著鐵路的橋段,雖然只是個不經意的小插曲,卻存在著雇主與員工之間隱而不宣的信任,以及堅持到底不放棄的行動力與韌性,讓我感動之餘偷偷地掉了幾滴眼淚。

    但這位全心投入工作、有著鋼鐵般堅強意志、外型乾瘦不甚突出的女子,她的感情生活看似一片空白,卻有著不能明說的秘密。達格妮年幼時與商業鉅子法蘭西斯可戛然而止的愛情,以及與已婚的里爾登在合作過程中激發出來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,為小說增色不少。我很喜歡作者艾茵.蘭德筆下的達格妮,個性既柔情又剛強,行事果敢又具爭議性,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在各種具衝突性的情境中更顯魅力,難怪好萊塢眾多女星會覬覦這個角色。不過,我心中的達格妮人選可不是預定的安潔莉娜裘莉,我覺得妮可基嫚眼神所透露出來的堅定更適合詮釋達格妮。

    達格妮、法蘭西斯可、里爾登三人的性格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,我蠻好奇這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會如何發展。但不能忘了的是,法蘭西斯可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「故意」變得如此墮落荒唐?愛上達格妮、與妻子形同陌路,卻又認為該守著婚姻承諾的里爾登,該如何面對內心的鞭撻?艾茵.蘭德對達格妮及里爾登的過去及內心世界做了不少鋪陳,兩人對工作的投入導致家人的不諒解,因著敘述手法切入點不同,讓人對其處境產生不同的感觸。艾茵.蘭德透過他們的處事風格及道德觀,在愛情及家庭責任之間拋了個疑問給讀者,孰輕孰重,會有解答嗎?

    雖然故事出場的人物頗多,但我覺得艾茵.蘭德在角色的塑造上相當成功,透過極端的善與惡、剛強與懦弱、個性及能力上的反差、對利益觀點的不同,每個角色被賦與鮮明的人物性格,故事因此活絡起來,也更具張力。艾茵.蘭德所形塑的對立性產生衝突的美感,促使故事推展著,透過人物關係及對話讓讀者進一步瞭解故事的時代背景,僅管對於資本主義、經濟學、政治操作手法不甚瞭解,卻不會造成閱讀障礙,對於故事中提及之「反狗咬狗條款」、「機會平衡法」所延伸的情節發展,也不會感到生硬不易入口。但是,過於強烈的人物及立場對比卻也在閱讀時造成了一些壓迫感,有時會有「這些人的腦袋都在裝些什麼」、「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豬腦袋我也會受不了」,或是「還好我不是生長在那個年代」之類的感觸。故事中所描繪的政經情勢及艾茵.蘭德所透露的哲學觀,均有其特殊的意義及參考價值,也讓我更期待後續發展。

    閱讀如此厚重的小說其實是對耐性的挑戰,若非故事性真的夠強,否則很容易就會落得被丟到角落冰凍的命運。看完第一部我只有一種想法,「接下來哩?接下來哩?」看得我真是快急死了,達格妮要如何對抗政府強力的壓迫與阻撓?約翰‧高爾特到底是誰?達格妮可以找到神秘天才工程師嗎?理查‧哈利第五號協奏曲是否真的存在?書名所隱含的寓意為何?書中有太多的疑問需要解答,故事卻停在另一個災難的開始,不可預知的發展就在結尾爆裂開來。突然覺得出版社將三部成套一起出版對讀者實在有著莫大的善意,至少可以一口氣繼續K下去,看個過癮。

    如果肩負地球的阿特拉斯神,有一天不堪長久的負荷,聳聳肩拋下地球一走了之,那麼地球的命運又將會是如何?

    那麼,就拭目以待吧!

    image
    (圖片來源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98%BF%E7%89%B9%E6%8B%89%E6%96%AF)

    閱讀資訊:

  • 作者:艾茵.蘭德
  • 原文作者:Ayn Rand
  • 譯者:楊格
  • 出版社:太陽社
  • 出版日期:2009年07月05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868538801
  • 網摘、引用、連結,不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