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

死後才能透露的訊息-《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》

image

如果有機會跟剛往生的親人以機器人的型式相處,在此之前,已經與他形同陌路很久了,你會如何面對宛如真人般的機器人?你有辦法和「他」好好地談談以前沒有談過的事嗎?

《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》以這樣的假設作為故事架構,與父親安東尼關係疏離的朱莉亞,在結婚前三天突然接獲安東尼過世的消息,她的婚禮轉眼間變成弔唁父親的喪禮,更不可思議的是,她在喪禮後居然收到一個大木箱,而她已經離開人世的父親就出現在她面前,以機器人的樣貌要和她相處六天。朱莉亞既懊惱又困惑,沒想到與自己如此遙遠的父親,死後卻突然要扮演一個「模範父親」,不僅把她原本的生活步調完全打亂,更想帶著她追溯過去,揭開存在於以前的秘密。究竟安東尼的用意為何?朱莉亞有勇氣面對過去的秘密嗎?

一開始看見故事的基本假設時,困惑不解的感覺在閱讀時油然而生,我對安東尼的做法無法理解,安東尼生前不好好地和朱莉亞談一談,選擇在死後以機器人的型式出現在女兒面前,表態要以六天的時間和女兒談以前沒有談過的事,既然生前就有這樣的想法,為什麼不在活著的時候就去找朱莉亞談?很巧妙的是,這樣的疑惑在看完小說後得到解答,作者馬克‧李維在結尾留下了想像空間,卻在我心底投下一顆小石頭泛起漣漪,淡淡地擴散著。

因為無意中曾獲知故事中的某個重要訊息,看到結局時也因此少了些震撼,似乎先得知結局,會讓自己在閱讀時不自覺地跳tone,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故事,不易沉浸在故事氛圍裡。我想到以前閱讀哈利波特時從電視上踩到雷的慘痛經驗,那時真是懊惱,決定以後閱讀前不要先看太多關於書的討論或介紹,單純地感受一下作者的寫作安排及鋪陳,避免讓自己誤觸到雷而減少閱讀的樂趣。

但這次的閱讀經驗很特別的是,因為客觀地看待故事發展,我在閱讀時注意到了馬克‧李維埋藏在其中的線索。有些故事會一開始就告訴你結局,有些故事會留些蛛絲馬跡讓讀者慢慢地發現結果,不同的寫作手法給讀者的感受其實有不同的樂趣。我覺得馬克‧李維最厲害的地方是,一開始的設定讓人接受之後,對於後續發展就會覺得頗為合理,即使最後看到結局回頭翻閱時,彷彿也感受到馬克‧李維詭譎地笑著說「我早就告訴過你了,是你自己沒有發現而已」的戲謔感,這真是開了一個大玩笑,卻又令人不覺莞爾。說實話,我蠻喜歡這樣的安排,也解答了我閱讀之初的疑惑。

但是,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疑問是,為什麼安東尼不好好說,而是要「這樣談」?

我很能體會朱莉亞渴望父愛卻一再期待落空的心情,由失望到絕望,所以即使朱莉亞抗拒和安東尼對談,對安東尼常常無法好言相向,從朱莉亞的角度來看,那是一種對長期缺席的父親所做的合理反應。但換成以安東尼的角度來思考,女兒對自己的態度既冷漠又排斥,真的有機會好好談嗎?因著彼此對之前互動模式的刻板印象,他們都害怕坦誠對話,也一再地錯失說真話的時機。但是,曾經阻撓女兒結婚的父親,在女兒即將邁入婚姻生活之際,他的心動搖了,如果有機會讓她知道埋藏在過去、一直無法對她說的秘密,她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?是否該給女兒一個機會認真地思考,什麼選擇才是她真正想要的?怎樣的生活對她來講才是幸福的?

看似不斷地干擾、擺佈女兒生活的父親,卻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將選擇權再次交到女兒手中,讓她自己充分地做決定,在她困惑退怯的時候,鼓勵她鼓起勇氣尋求答案,讓自己在往後的生活不會有所遺憾。

一個父親之所以會這樣做,隱藏在不合理的行為背後,不就是對女兒有著極為深厚的愛嗎?

「妳責備我經常不在妳身邊,可是妳知不知道孩子離開父母親的那一天我們心裡有多痛苦嗎?妳有沒有想像過那種分離的滋味?讓我來告訴妳,我們像傻瓜一樣站在家門口,看著你們離開,心裡告訴自己,要為小孩子這有必要的飛奔感到高興,要去喜愛無憂無慮的個性,把你們推出家門,把我們骨肉奪走的個性。當門再度關上的時候,我們要重新開始學習;要重新擺設空出來的房間,不要再等待腳步聲,要忘掉那些以前你們晚回家時的樓梯腳步聲,因為這腳步聲讓我們心安,之後我們才能放心地睡覺。忘掉這些腳步聲之後,我們必須設法讓自己入眠,可是徒勞無益,因為你們再也不會回家了。妳明白嗎?我的朱莉亞,可是沒有一個做父親的,沒有一個做母親的,會為這些事而覺得自己了不起……。」

安東尼對朱莉亞所說的這一段話,深深地打動了我。親子之間往往很少有機會談及為對方的付出及關心,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對方的言談舉止,只聽到了對方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種種限制,我們容易因誤解而武裝自己,假裝自己從來都不在意,但若能看見行為背後真正的用意,有機會說出心底真正的感覺,談一談以前我們沒有談過的事,在還來得及的時候,或許我們將可以更誠實地面對自己,以及身邊的家人。

故事以非常多的對話來帶動情節走向,以往我並不喜歡這樣的方式,總覺得少了場景的鋪陳或是心境的描述,就難以在腦中具體地想像故事的樣貌。但很特別的是,這本書的魅力,卻是來自於人物間對話所呈現的張力。不僅是父女間的對話在衝突與和解中微妙地張合著,朱莉亞的同性戀好友史坦利在她充滿困惑時適切的提醒,他說的話猶如酷日豔陽下一杯冰涼的飲料沁入心脾,看著他們的對話讓我覺得非常地過癮。

不僅安東尼對朱莉亞隱瞞了近二十年的信,朱莉亞也收藏了一封從未讓安東尼知道的信。最後朱莉亞與安東尼分享失憶的母親離開人世前所寫的一封信,信中所刻劃出來完整的家庭形象,以及家人之間對彼此的愛,讓我看了很感動。無論是信件內容,或是朱莉亞拿出信件的動作,那些沒有直接說出口的話,對安東尼來說卻是最大的救贖。一封信引出另一封信,有著隱藏在言語背後無法直接表達的心意。

如果說不出口的話,就寫封信吧!不過,記得一定要親自拿給他,否則送信的人有可能會遲交很多年啊!

我很喜歡這本《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》,題材既新穎、有創意又吸引人,作者運用科幻元素加入了想像力,讓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情境變成溫馨又動人的故事,在字字珠璣的對話中,感受到親情、友情的溫暖以及愛情的波折,是相當值得閱讀的好書。

閱讀資訊:

  • 作者:馬克.李維
  • 原文作者:Marc Levy
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  • 出版日期:2009年05月29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866472435
  • 裝訂:平裝

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

30歲過後的甜蜜?-《我的甜蜜都市》

我的甜蜜都市02

《我的甜蜜都市》是我閱讀的第一本韓國小說,雖然風俗民情、文化脈絡截然不同,但故事中所描述的31歲單身都會女子所面臨的處境及心情,卻讓我心有戚戚焉。

故事女主角吳恩琇年齡設定在31歲是很有意思的。31歲,對女人來說是一個蠻尷尬的年齡,過了30歲之後,身邊會有人不斷地提醒著這件事,慢慢意識到已經揮別了二字頭,一切似乎都變得有點不一樣,無論是身體狀況、感情生活、工作心態,或是,別人對你的期待。

「在我們的周遭,到處充斥著三十歲的警告標語。因此就在我二十九歲的秋天,我就像是要幫嬰兒注射疫苗的媽媽一樣,幫自己打預防針說:『來吧!三十歲。 我會勇敢地面對你,絕對不會輸給你!』這雖然感覺有點幼稚,但是我可是對自己發了一個非常悲壯的誓言。」

「現在我已經三十一歲了,不過我還熬得過去,而且我知道多一歲並不代表皺紋一下子就會變出許多,也不代表一下子會從原本的小姐變為阿桑,總之感覺上好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。只是當我遇到一些不公不義的事情時,比以前更能包容和忍耐了,連我自己也對自己竟然能如此的成熟感到訝異。」

年紀小的時候,總希望趕快長大,可以做好多好多的事,覺得自己還很年輕,還有很多青春歲月可以揮霍,在那個時候,想都沒想過有一天追憶著過去是怎樣的光景。但隨著時間過去,發現脂肪愈來愈容易屯積,再怎麼節食也無法讓自己恢復窈窕身材,皮膚變得愈來愈粗糙,皺紋、白頭髮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增加,自己怎麼愈來愈像個礦物一點都不想動,再也無法抵擋歲月在身上鑿下的痕跡。然後察覺以前限制自己交男朋友的家人,開始關心到底有沒有男朋友,追問到底有什麼打算,什麼時候要結婚,要不要幫忙介紹,誰、誰、誰很不錯喔,規勸著不要眼光太高、太挑剔。就算結婚了,緊接著就是被語重心長地警告著高齡產婦的危險,有意無意地問著有沒有打算要生,要生幾個,生一個小孩很可憐很孤單喔……。等到有一天發現身邊的人什麼都不再說,換來的就是他們默默地歎了一口氣,「唉……」!

是的,到了這個地步,你就知道自己,真‧的‧老‧了!

或者說,真的到了該告別可以裝年輕的時刻。

有時候,很期望就這樣獨自默默地目送青春的腳步遠去,但身邊的人總比自己更恐慌、更關切「你不再年輕了」這件事,有時候,對此無法逆轉的狀況也會感到些許無奈,但換個角度想,或許他們的關心,也是一種甜蜜的負荷。

年過30的女人所面臨的困窘,在《我的甜蜜都市》中描寫得絲絲入扣,熟悉地就像是身邊的人,或自己,所發生的故事,關於30歲過後的「甜蜜」。

那麼,現在就來回到這個故事。

「在舊情人結婚的日子,人們都會做些什麼事呢?」

故事是以這句話開始的,很有趣的開始。

這是31歲的未婚女子吳恩琇的自述。分手不到六個月的舊情人步入禮堂當天,吳恩琇選擇了照常去上班。既沒有大哭大鬧、也沒有悲慟莫名,但她說話的口吻、思考模式以及所做的一些小事,例如到餐廳點了一碗大碗的炸醬麵、花了三千八百元圜外帶一杯星巴克摩卡咖啡、在手機設定鬧鈴顯示『哀悼,猩猩已死』……,在被迫接受與釋然灑脫之間,竟有著微妙的平衡,字字句句就這麼說進心坎去,令人不覺莞爾。不過也在這天,和交情十幾年的死黨梓茵、瑜禧聚會時,冷不防地聽到梓茵宣佈即將結婚的消息,心中備受衝擊的她,沒想到她的人生也從這一天開始接二連三地有了轉變。

因為寂寞,吳恩琇發簡訊給以前頗有好感的男性,卻發現自己一頭熱地陷入尷尬情境,也因此認識了小她七歲、帥氣、有理想抱負、待業中的尹泰晤。兩人發生關係後,糊里糊塗地同居起來。同時,公司主管介紹了一位工作穩定卻平凡無趣、有點大男人的金永洙,即使如此,似乎是個穩當的結婚對象。另外,與自己相處得很自在、卻少了心動感覺的好友南瑜俊,也表態「不如就結婚吧!」對吳恩琇來說,在已經不算年輕的年紀,這樣的抉擇讓她陷入矛盾與困惑。到底,誰才是最適合的結婚對象呢?

但故事並不僅止於吳恩琇週旋於三個男人之間的感情生活。吳恩琇與十幾年交情的死黨梓茵、瑜禧,熟悉到對彼此的底細都一清二楚,意見不合時揶揄、吐嘈,想藏點秘密又很快地被宣傳出去,單刀直入、大剌剌地直攻內心,攻破心房,讓人覺得既惱怒又莫可奈何。這樣的朋友沒有辦法說謊或掩飾,卻也是在失意沮喪時最能陪伴在身邊掉淚的人,是那種有時會想「妳這個人怎麼這樣」,下一刻又會覺得「好,不管怎樣我挺妳到底」,是那種似蜜糖般的姐妹淘。

「再過十年之後,我們搞不好又會聚在什麼地方討論著花謝的理由。那時候我們多多少少應該都會有些改變,而且也應該找到了花謝的理由。姑且就這麼認為好了。」

我很喜歡這一段話,我們身邊有著這樣的朋友,不也是很棒的一件事嗎?

故事也描述了吳恩琇的工作及家人的部分。在工作七年之後,已經失去換工作的衝勁,只想著能安穩地在一個地方待下去,於是,有時候必須違背自己的良心,不敢對上司說出真心話,有時候得閉上嘴巴自己揹黑鍋,也不會有人替自己講話。職場上的人際角力及爾虞我詐,看了不禁令人感歎。此外,吳恩琇無意中發現長期壓抑著自己的母親的秘密,對母親的感覺,從無法接受到慢慢理解,她的母親終於在年近半百之後做出衝擊性的決定。我想著,到了中年之後會顧慮的事情確實會變很多,擔心、焦慮確實會讓自己裹足不前,但若繼續委屈著自己,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,就這樣過了一生,偶爾是否會有「如果當初…,現在就不會…」的遺憾擱在心頭呢?年齡或許僅是限制自己的一個理由,問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,決定及嘗試之後才會了無遺憾。

這是個乍看之下既不甜蜜,也與首爾沒有太大關連,換成其他城市也不會有太大差異,卻命名為《我的甜蜜都市》的故事。但是,透過31歲女性的自我剖析,既熟悉又親切的感覺,瀰漫著的冷調詼諧感,超越了文化的差異,不自覺地就頗能投射其中,增添不少閱讀的樂趣。

幾年之後,搞不好我又會在什麼地方看著這本書,同樣也問著自己花謝的理由。希望屆時有一些人仍陪伴在我身邊,那時候多多少少應該都會有些改變,而且我們應該也找到了花謝的理由。

姑且就這麼認為吧!


閱讀資訊:

  • 作者:鄭梨賢
  • 譯者:孔祥柏
  • 出版社:皇冠
  • 出版日期:2009年05月18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573325413
  • 裝訂:平裝
  •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

    除了愛情之外…-《情路9號》

    4a1b56553a866

    《情路9號》是本蠻容易閱讀的小品,由一幅名之為《九號》的畫作揭開序幕,敘述收藏《九號》畫作的女子深澤真紅的故事。

    深澤真紅年輕時工作的藝廊,以銷售仿冒畫作獲取暴利,對藝術品很有鑑賞力的真紅,因無法違背自己的良心,銷售成績始終不佳,卻迫於現實生活的壓力,而無法下定決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。直到她遇見了王劍,陷入狂熱的愛戀,她難以忘懷與王劍宛如電影情節般的邂逅,決定辭去藝廊的工作,到上海追尋王劍所留下的線索,也讓她的人生有了巨大的轉變。

    真紅到上海找到王劍後,確實被王劍深深吸引。王劍是個大量收購、投資藝術品企業鉅子,因著真紅對藝術品驚人的鑑賞力,王劍賦予真紅一項重大的工作責任,也引導真紅踏入藝術的大門。但若故事僅止於兩人之間的愛戀,就顯得無趣,畢竟王劍這個角色並沒有像一開始所塑造的白馬王子形象般吸引人,特別是他自以為可以掌控所有一切的霸氣,利用真紅對於藝術鑑賞力的自私與手段,很難讓我喜歡上這個人。閱讀之初以為這是真紅與王劍的愛情故事,但作者原田舞葉在後半段加入了真紅與名之為「九號」男子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愫,雖然隱而不宣,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愛情滋長,但卻與王劍花俏的戀愛攻勢形成強烈的對比。光亮炫目如火花的愛情,黯淡沉默卻能映照內心平靜的情感,縱使都是曇花一現,最後會留在心裡的,會是那一種?

    此外,《情路9號》故事中,男性與女性對於愛情重視程度明顯地不同。對王劍來說,愛情不過是種點綴、是種達到目的的手段,但對真紅與上海秘書江梅來說,愛情卻是讓她們心甘情願為對方付出一切的動力。真紅一開始為了滿足王劍的要求,為了避免成為王劍不喜歡的女性,將大量心力放在藝術品的搜購,吸收藝術的相關知識,才逐漸發現自己對藝術殿堂的渴望。我思考著,愛情及工作的重要性,對男性、女性來說有何差異?不同性別對愛情及工作的投入程度會有多大的差別?女性在工作職場上,有時候常扮演輔助的角色,但若能對工作投入熱情,建立專業的形象,一樣可以發光發熱。女性不該只是愛情的俘虜或附屬品,為愛情而失去自我的人,或許也難以將愛情挽留。

    不過,故事真正吸引我的地方,倒不是愛情的部分,反而是真紅與藝術品、上海綠葉西路9號洋房的一群人、以及與「九號」之間的因緣,讓故事走向變得很有趣。特別是與江梅之間,由相互角力到惺惺相惜的友誼,我覺得很動人。有時候,當愛情都褪色之後,看似淡然的友情仍隱隱透著些許的光輝。

    另外,故事中有一段對話令我印象深刻。9號洋房管理者大衛問真紅:「你認為一千兩百多年前的雕像為什麼會出現在我們面前?」真紅無法回答這個問題,大衛的答案則頗耐人尋味。他靜靜地開了口。

    「是想像力。」

    「這棟洋房裡所有的文化,都是中國人民以及王劍這個人的慾望化身。所謂慾望,就是想像力。必須靠想像力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。」

    慾望=想像力,這也是我想都沒有想過的事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愛情的魔力讓真紅奮不顧身地隻身前往上海,她的勇氣令人咋舌。我想,若是發生在真實人生,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是詐騙吧!不過,小說之所以迷人,不正是作家的想像力,滿足了我們真實世界無法達成的小小慾望嗎?

    我聯想到最近看到書,有幾本書也都提到了「熱情」與「想像力」。真紅遇到了喜歡的東西時,具備了義無反顧向前衝的熱情,所以她的執行力非常地驚人。但在投注熱情之前,若沒有明確的指引,或許會變成盲從,陷入不知為何而忙的困窘。如果我只把自己定位在這樣的位置,我就只會做這樣的事,因著我想要做什麼的慾望,有了想像力所構成的藍圖,投注的熱情才會更有意義。

    單純地把《情路9號》定位在愛情故事未免太可惜,我覺得,這是本包裝在愛情的糖衣之下,女性突破自我限制的故事。或許,發揮一下想像力,從故事中可以引發更多不同的思考。

    閱讀資訊:

  • 作者:原田舞葉
  • 譯者:王蘊潔
  • 出版社:皇冠
  • 出版日期:2009年05月25日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ISBN:9789573325437
  • 裝訂:平裝
  • 網摘、引用、連結,不轉載